产品详情
一、无人机侦测技术手段
1、雷达技术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经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处理,提取目标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与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优点:全天候、全天时探测,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
缺点:易出现漏报现象,并对周围环境有电磁污染,影响周围的正常无线电和GPS信号,造价昂贵。
2、光电技术
光电探测是通过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热成像等技术采集无人机图像,并对无人机进行定位、跟踪、识别。属于机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多波段精密探测成像设备。
优点:近距离精准探测,有直观的影像数据。
缺点:易受遮挡、距离近,受天侯影响大,高度依赖人工操控和识别。
3、无线电频谱技术
无线电频谱探测是利用无线电的频率特点,根据频率来捕捉信号,属于一种被动式的电磁监测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常针对无人机通信频段的有433M、900M、2.4G、5.8G等。
优点:可自动化作业,设备较小型化。
缺点:容易现漏报、误报、虚警的现象且探测作用距离短,无法区分敌我无人机。
4、认知无线电协议解析技术
认知无线电协议解析技术是通过对无人机通信协议逆向分析来精准侦测、识别无人机的技术。
优点:探测作用距离远、范围广,可预前报警,精准区分敌我,并能实现无人值守功能,对周边电磁环境无影响。
缺点:涉及无线电通信、逆向分析、安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技术难度大。
二、无人机防御技术手段
1、网捕技术
主要采用大型旋翼无人机加载网抢发射网弹、车载发射网弹或单兵肩扛式发射网弹。
优点:技术难度小。
缺点:操作技术要求极高,精准瞄准难度较大,成功率受限。且作用距离短、有死角。
2、激光打击技术
激光打击需要针对无人机的特殊部位集中瞄准烧毁,毁坏无人机的电调模块或者控制电路,对无人机进行物理 “硬”摧毁。
优点:攻击速度快、命中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缺点:对激光功率要求较高,每次只能摧毁1架无人机,且在人员密集场所易造成无人机失控引发次生危害。
3、无线电压制干扰
无线电干扰技术通过对无人机定位系统或操作无线电信号进行干扰,使其迫降、悬停或者返航。
优点:技术实现难度低,设备小型化。
缺点:对周围无线电通讯设备造成干扰,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实际有效 距离短。
4、卫星导航诱骗
通过向无人机发射虚假卫星定位信号的方式实施“诱捕”,向无人机发布错误的位置信号,达到使其误判位置而降落或返航的目的。
优点:发射功率低、成本低。
缺点:无法应对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在防御区域内所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均会出现问题(使用GPS授时的平台系统,手机、车载GPS等等),难以实现精准打击。
5、精准干扰打击
通过解析无人机信号通信协议,阻断无人机控制信号,迫使其原地降落或者返航。
优点:对电磁环境影响弱,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缺点:技术壁垒高,且随着通信加密技术的提升,解析难度日益增加。